10月的外貿市場迎來多重政策調整,從報關監管到特定物項出口管控,一系列新規的落地正重塑行業合規邊界。對于外貿企業而言,讀懂新規要求、適配監管變化成為當下業務推進的關鍵,而工業絲路平臺通過數字化服務體系,為企業應對新規挑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報關監管升級:“穿透式核查”終結粗放模式
10月1日起,海關正式實施“穿透式監管”新政,徹底改變了傳統出口報關的操作邏輯。新規要求代理出口企業必須逐筆報送實際委托方信息,包括生產銷售單位18位組織架構代碼、真實裝箱單與申報要素、如實申報貨值的形式發票,以及明確責任的委托協議等核心資料。若信息缺失或虛假,代理企業將被視為“自營出口”,需按全額貨值繳納25%企業所得稅。更嚴格的是,監管追溯期覆蓋2025年全年,稅務部門通過金稅四期系統比對多維度數據,違規企業將面臨補繳稅款、0.5-5倍罰款、取消出口資質等嚴重后果。
這一變化讓眾多中小企業陷入合規困境,尤其是缺乏專業報關團隊的企業,面臨資料準備混亂、責任界定不清等問題。工業絲路平臺針對性推出“合規報關協同模塊”,實現報關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企業通過平臺可一鍵生成符合新規要求的申報資料,自動關聯生產銷售單位信息與交易記錄,確保申報數據真實可追溯。平臺還對接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原產地證書等證件在線申請,辦理時間從3天縮短至8小時,幫助企業在合規前提下提升通關效率。
稀土物項管控:出口許可與用途核查雙重加碼
10月9日,商務部發布2025年第61號公告,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嚴格出口管制 。新規明確三類物項出口需提前獲取商務部頒發的兩用物項出口許可證,包括含中國原產稀土成分且占比0.1%及以上的境外制造物項、使用中國稀土相關技術生產的物項,以及中國原產稀土物項。同時,對軍事用途、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用途的出口申請原則上不予許可,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特定領域用途需逐案審批。
稀土及相關制品出口企業面臨許可申請復雜、用途證明材料繁瑣等難題。工業絲路平臺搭建“管制物項出口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合規支持。平臺內置新規附件所列物項名錄與技術標準,企業輸入產品信息即可自動判定是否屬于管制范圍;針對許可申請,平臺提供標準化材料模板,協助企業梳理用途說明、最終用戶證明等關鍵文件,并對接商務部許可審批系統,實時跟蹤申請進度。此外,平臺建立“最終用途追溯機制”,通過區塊鏈技術記錄物項流轉信息,確保符合“不用于危害國家安全”的核心要求,降低用途核查風險。
全球合規趨勢:支付與清關的數字化破局
當前跨境貿易合規已呈現“規則碎片化、處罰嚴苛化、技術穿透化”特征,10月落地的新規正是這一趨勢的具體體現 。在支付領域,東南亞本地貨幣結算要求、歐盟反洗錢穿透式核查等區域政策差異顯著;清關環節,HS編碼動態調整、歐盟碳足跡申報等技術監管要求不斷升級,僅全球HS編碼調整就涉及1200個商品類目,企業因編碼錯誤被罰的案例屢見不鮮。
工業絲路平臺以數字化能力破解全球合規難題。支付方面,平臺集成多幣種結算引擎,支持120+種全球支付工具及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直連,中俄貿易訂單通過CIPS結算可實現12小時到賬,手續費降低40%。針對反洗錢要求,平臺內置20+全球制裁名單庫,24小時自動更新比對,受益所有人核查時間從5天縮短至4小時,滿足歐盟6AMLD監管要求。清關方面,平臺的商品編碼智能匹配功能,輸入商品信息即可推薦精準HS編碼,并提示各國申報差異,匹配準確率達98%;碳足跡管理模塊可對接企業ERP系統,自動采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數據,生成符合歐盟CBAM要求的報告,申報時間從15天縮短至2天。
10月新規的密集落地,標志著外貿行業進入“強合規”時代。對于企業而言,合規不再是成本負擔,而是市場準入的核心競爭力。工業絲路平臺通過報關協同、管制物項服務、全球合規適配等數字化解決方案,將政策要求轉化為可落地的操作流程,幫助企業在適應新規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為外貿出口業務的穩定發展注入確定性力量。

首頁
業務板塊
電話咨詢
聯系我們